迴向是什麼意思:迴向一定發願,發願跟迴向當中是有相同,同中有一些不同的地方,因為迴向本身就是發願,發願不能說是迴向,為什麼呢?你發願的時候,你這個願還沒有做到,只是發了個願沒做到,那拿什麼迴向?而迴向是你將這個願已經做到了,我們所修集的功德不據為己有,換句話說,與一切眾生共享,這就是迴向。所以迴向裡面一定有願,願裡面不一定有迴向,願要兌現了才叫迴向,因此發願迴向是連帶而起,道理在此地。迴向文大抵以誦經之功德,轉送給特定對象、事物或理想。
迴向偈-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
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
自皈依佛當願眾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一拜
自皈依法當願眾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一拜
自皈依僧當願眾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一拜
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
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
※四重恩 -乃指佛恩,國恩(眾生恩),親恩,師恩四者。
※三塗苦-當指畜牲,餓鬼,地嶽三惡道眾生所受之苦。
佛門各宗各派無量法門,在回向時均念回向偈,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。現代人雖念而心並不向淨土,有口無心,得益無多。所行善事與所修福德,雖然很小,若心真實、願真實,亦有莫大功德,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。
『四重恩』是指:父母恩、師長恩、國家恩和眾生恩四種。佛法言:「上報四重恩。」就是要我們「知恩」、「感恩」、「報恩」。知什麼恩?知父母、師長、社會、國家及三寶(佛.法.僧)的恩德,並且進一步感恩、報恩。先想一想那些人對我們有恩?想即是思,依著佛法思惟,把事情想通了,就能心開意解,心中感到清淨、寧靜;如果道理想不通,生活便容易落入煩惱當中。”三塗苦”,當指”畜牲,餓鬼,地嶽三惡道眾生所受之苦。”
「悉發」指悉數、散發出。「菩提心」指善根、善良的本性。意思是說,願大家皆能現見法,全數都散發出善良的本性。菩提心全名是-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發成佛之心。
自皈依佛當願眾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
自皈依法當願眾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當願眾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
佛,就是成佛悟道圓滿,有情,而且大有情知覺者;常常帶領著許多菩薩,給了人間一切痛苦哀傷的眾生,真真實實的幸福、自在。佛者,覺也,妙湛總持不動尊,皈依覺所以邪迷不生,少欲知足,能離財色(不以福德為福德故,是故福德多),名二足尊(在福、慧二足的有情中最為尊貴)。
法,就是一切佛,在歷經百萬浩劫苦難,為了人間真真實實的幸福、自在,所尋求的真理、智慧、神通、更是成佛之妙法。於是諸佛、菩薩們,就是要教育一切眾生,學會這個真理、智慧、神通、更是成佛之妙法。法者,正也,是自然天理、世俗人心,眾所遵循者,不逆天理而行曰皈依法。皈依正,念念正直,自己知道在生命的整體中我應做的部分(天命),也依適當的生命法則行事,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,名離欲尊。
僧,就是一群清淨、追隨、皈依著佛、菩薩的人。他們都在學習諸佛、菩薩們,要教育一切眾生,學會這個真理、智慧、神通、更是成佛之妙法。僧者,淨也,僧者的生命特點是清淨,於世間不取、不捨亦不染著。名眾中尊。
只要有那一顆放下執著、皈依之心,佛、法、僧就與自己同在。皈依不是儀式,而是改變想法,從五蘊轉到生命,顯現在生活就是,內調心性,外敬他人,是自歸依也。
我看了很多文,大約知道在做完所有的功課後,都必須要迴向才是正確的,迴向給累世的冤親債主,迴向給身體的病業,才能消除我們自己本身身體的業病;不要小看迴向文,因為我們都不知道過去也不知道未來,但是只好做好現在、未來,再加以把功德迴向給累世冤親債主,很自然的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病痛會慢慢減輕,也表示在消自己以往的業障;也可以造福自己和周圍的親朋友好友。本身要是有在誦經文的人,遇到不順心的事時,最好不要去怨、不要去恨,不然很容易會對自己產生業障;其實不管是環境或是別的事來煩到自己時,只要好好檢討自己,很多事也不要去怪別人,有時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的話,也許就不會那麼的不順心了。
我の發願文想法
我の懺悔文想法
留言列表